Page 86 - 大同年鉴(2020)
P. 86
大同年鉴(2020)
灵丘、广灵。元改天城为天城县,隶 康熙四年(1665),裁总督,并入雁 到 1948 年雁北 13 县政府流亡大同,
属宣德府。后隶属兴和路。大德四年 门道。雍正四年(1726),于右玉林 大同城内集中国民党行政组织机关 22
(1300),在西京黄花岭立屯田。大 卫置朔平府,并废除明代卫所,改天 个、党务机关 7 个、特务机关 11 个。
德六年(1302),立万户府。 镇卫为天镇县,阳高卫为阳高县,左 共产党领导下的行政区划:东雁北为
明 洪 武 二 年(1369), 左 副 云川卫为左云县,右玉林卫为右玉县, 1937 年年底属晋东北十八县政治主任
将军常遇春攻取大同。明行政区 平虏卫为平鲁县。大同府治所大同县, 公署,1938 年 6 月改为晋东北行政督
划为省、府、州、县四级制,洪武 辖浑源、应州,大同、怀仁、山阴、 察专员公署,1940 年 2 月成立第二专
七年(1374),改大同路为大同 阳高、天镇、广灵、灵丘二州七县和 员公署,属县有灵丘、繁峙、广灵、
府,隶属山西行中书省。洪武九年 丰镇厅。清末,大同县辖 580 村,城 浑源、应山县。归晋察冀北岳区管辖。
(1376),改为承宣布政使司。大 东 194 村,城南 177 村,城西 91 村, 西雁北(大同以西)为 1937 年冬属
同府治大同县,辖浑源、应、朔、 城北 118 村。朔平府治所右玉县,辖 晋西北根据地,1940 年建立晋西北民
蔚四州,大同、怀仁、马邑、山阴、 右玉、左云、平鲁、朔州、马邑。 主政权。1941 年 8 月属晋西北行政公
广灵、灵丘、广昌 7 县。宣宁县并 民国 民国元年(1912),大同 署,1943 年 11 月,改为晋绥边区行
入大同县。明军事上实行卫所制, 废府留县,大同县属北路观察使。民 政公署,归晋绥边区管辖。
洪武四年(1371),置大同都卫治 国2年(1913)五月,置雁门道,治大同,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,改
白 羊 城。 洪 武 八 年(1375), 改 辖雁北13县、忻县地区13县,共26县。 东雁北二专署为第五专署,属县有灵
为山西行都指挥使司。洪武二十五 后晋北镇守使在大同驻扎。民国 16 年 丘、繁峙、浑源、应县、代县、山阴、
年(1392), 徙 治 大 同。 初 领 卫 (1927),废道后,大同为县,直属山 大同、阳高、怀仁。1946 年 5 月,第
二十六,管辖范围:东至北京居庸关; 西省,县辖 5 个行政区,9 街 585 村。 五专署改为冀晋区第一专署,1949 年
西起黄河转弯处偏关,北临丰州滩, 抗日战争时期,大同地区行政区 2 月,撤销晋绥边区,西雁北划为晋西
南抵雁门关,东西延绵千余千米, 划为三种。日伪行政区划:1937 年 9 北区,设置晋西北行政公署雁北分署。
南北亦有数百千米。其范围之大, 月 13 日,日本关东军侵占大同城, (编辑部)
市情概览 实属九边之首。后领卫十四,有大 10 月 15 日成立伪“晋北自治政府”,
同前卫、后卫、左卫、阳和、天成、 隶属伪“蒙疆联合委员会”,统辖雁
威远、平鲁、云川、玉林、镇鲁、 北 13 县;1939 年 9 月改为伪“晋北 行政区划
高山、宣德、东胜。洪武二十九年 政厅”,隶属伪“蒙古联合自治政府”;
(1396),置分守冀北道,驻大同, 1943 年又改为伪“大同省公署”,隶 【概况】 1949年5月1日,大同
嘉靖中移驻朔州。永乐六年(1408), 属伪“蒙古自治邦政府”。大同县划 和平解放,成立大同市,隶属察哈
置巡抚都御史。永乐七年(1409), 为 2 街、22 个联合村。国民党行政区 尔省直辖,大同市分 5 个区。1949
置大同镇,设镇守总兵官,为镇之 划:1937 年 9 月至 1939 年 12 月为山 年 10 月,东、西雁北合并,划归察
最高指挥官。成化七年(1471), 西省第一行政区和第二行政区。第一 哈尔省,设雁北专署,属县有:灵
设巡抚。正德八年(1513),设总 行政区治所五台,属县十七,在大同 丘、广灵、浑源、应县、山阴、大
制, 辖 13 卫 所,823 堡 寨,307 座 地区有灵丘、广灵、浑源、应县、山 同、怀仁、朔县、平鲁、右玉、左
墩台。大同分 4 道,辖 9 路,驻军 阴、怀仁、大同、阳高、天镇 9 县。 云。1952 年,察哈尔省撤销,大同
最多 135778 员,战马 51654 匹。时 第二行政区治所岢岚,属县十三,在 市与雁北 13 县重归山西省,1952 年
有“大同士马甲天下”之称。明王 大同地区有朔县、平鲁、左云、右玉 12 月,大同市辖一、二、三区和口
朝为防御蒙古、女真无休止侵扰, 4 县。1945 年 8 月,大同被国民党阎 泉矿区。1954 年 7 月,大同县与怀
采用“高筑墙、广积粮”政策,各 锡山政府所统治,恢复事变前原县建 仁县合并为大仁县。1958 年 6 月,
府、州、县城修筑得十分坚固,全 制,仍属山西省,辖 5 个区,86 个治 大同市隶属雁北专区。1959 年 1 月
部砖砌。尤以大同城“为肩背之地, 村。成立卫戍司令部和城防司令部, 23 日,雁北与忻县合并为晋北专区,
镇守攸重”。明洪武五年(1372), 建立雁北“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大同 大同市隶属晋北专区。雁北合并为 6
大将军徐达“因旧土城南之半增筑”, 领导组”,管辖雁北各县,分第十、 个县:阳高、浑源、灵丘、左云、
东西长 1.8 千米,南北长 1.82 千米, 十一两个专署。第十区辖大同、怀仁、 山阴、朔县。1961 年 7 月 24 日,晋
周长 7.24 千米,面积 3.28 平方千米。 阳高、天镇、浑源、广灵、灵丘 7 县; 北专区撤销,大同市复归雁北专区
城设四门,东曰和阳,南曰永泰, 第十一区辖右玉、山阴、应县、左云、 领导,辖城区、口泉区、古城区、
西曰清远,北曰武定。 平鲁、偏关 6 县。行政督察员兼保安 怀仁区。同年 11 月复归山西省直辖。
清 清大同府治大同县,初因明 司令。1947 年军政分家,改为“山西 1962 年,雁北恢复 13 个县设置,
治,领州四县七,隶属山西布政司, 省政府大同行政公署”,大同县辖 4 1964 年 11 月撤销古城区、怀仁区,
后改为山西省。顺治十三年(1656), 区、30 街、70 治村。“雁北专员公 恢复大同县、怀仁县,市辖两区、
裁宣大总督,置山西总督,驻大同。 署”“雁北城防司令部”驻在大同城内。 两县。1965 年 7 月把大同、怀仁二
·30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