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7 - 大同年鉴(2020)
P. 57
特 载
一村一品一主体 脱贫路上产业兴
大同市夯实产业基础精准助力拔穷根
产业是脱贫之基、富民之本。2020 年 5 月 11 日至 12 富花”。按照“发展生产脱贫一批”的目标,我市近年来
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西时,对我市开展产业扶贫、 大力培育黄花特色主导产业,助力脱贫攻坚。目前,全市
就业扶贫,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做法给予肯定。总书记强 黄花种植面积已达 26 万亩,涉及全市 61 个乡(镇)176
调,要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,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, 个村 3.62 万农户,其中贫困户 3.25 万户,占比达 90%。
精心选择产业项目,确保成功率和可持续发展。 云州区有条件的贫困户基本实现了人均一亩黄花,黄花专 特
近年来,我市下足绣花功夫,发扬钉钉子精神,以推 业合作社总数达到 154 个,涌现出宜民、云萱、三利、大 载
进“一村一品一主体”产业扶贫为主要抓手,建立贫困村 连冰山、火山粮源等一批龙头加工企业,基本形成了黄花
“五有”产业扶贫机制,着力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一、二、 品牌化营销、产业化运作、区域化布局、标准化生产的发
三产业融合发展,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增收利益联结机制更 展格局。大同黄花成为我省唯一入选国家农业部第二批产
趋紧密,产业扶贫已经成为覆盖面最广、带动人口最多、 业扶贫典型范例。
减贫效果最好、可持续性最强的脱贫举措。 像黄花一样,黄芪、杂粮、畜牧等特色种植养殖产业
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产业规划的引领作用,科学谋 在各县区不断发展壮大,遍地开花。全市形成了云州黄花、
划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,结合各县区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, 浑源黄芪、广灵小米、阳高蔬菜、天镇芸豆、灵丘有机农
按照“一县一业、一村一品”原则,制定出台了《大同市 业 6 个脱贫摘帽县区“一县一业”产业格局,有力奠定了
特色产业扶贫规划(2016—2020)》和《特色产业扶贫行 脱贫摘帽县区巩固脱贫、防止返贫的基础。天镇县南高崖
动计划》,重点发展杂粮、蔬菜、畜牧、特色中药材、黄 乡充分发挥天蓝、水清、土净、无污染的独特自然资源优
花、食用菌六大主导产业。县、乡、村三级都制定了产业 势,努力培育中药材特色产业,形成了万亩中药材种植基
发展规划,扎实做好脱贫产业和后续发展扶持规划工作, 地,产业扶贫带动全乡 1300 多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。
提升产业扶贫成效,巩固脱贫攻坚成果。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,我市积极探索建立“新型经营主
随着资金投入的逐年增加,扶贫产业日益壮大,带动 体 + 基地 + 贫困户”“村两委 + 合作社 + 贫困户”等发
贫困户增收的效果日趋明显。2019 年,全市共投资 8.36 展机制,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,充分发挥主体带动作用,
亿元用于发展产业,带动 5.5 万户 12.5 万贫困人口增收。 增加产业收入。目前,我市 745 个贫困村都已确立了脱贫
广灵县累计投入产业发展资金 3.38 亿元,大力实施“双 主导产业,所有贫困村均有合作经济组织,2.17 万名有劳
十双百”产业扶贫示范工程,培育壮大扶贫龙头企业 13 家, 动能力的贫困户都有增收产业项目,4.67 万名贫困人口都
重点实施扶贫“引擎”项目 17 个、资产收益项目 3 个, 有技能。
带动 1.6 万名贫困人口增收。2019 年,浑源县统筹整合财 我市以“品牌化、电商化、数字化”为支撑,携手京
政资金 3.38 亿元,重点倾斜到扶贫产业上。 特色产业不 东集团,实施“线下实体 + 线上平台 + 产业培育机制 + 节
仅让贫困户摆脱贫困,还让他们的致富梦想越来越真切。 事品牌”“四个一工程”,先后举办了“大同好粮”·京
2020 年 5 月 11 日至 12 日,习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时, 东三晋好物节,启动了“大同好粮”扶贫馆,全方位打造
对我市黄花产业发展给予充分肯定,称赞“小黄花大产业, “大同好粮”品牌。去年,“大同好粮”成为全省首个市
很有发展前途”。总书记希望把黄花产业保护好、发展好, 级全品类区域公用品牌。以“大同好粮”为引领,我市还
做成大产业,做成全国知名品牌,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“致 集中力量打造“大同黄花”“恒山黄芪”“大同羊肉”“牧
·1·